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教育人文> 明道國小生命教育校園講座 從電玩看正當休閒

教育人文

字級

明道國小生命教育校園講座 從電玩看正當休閒

【人間社 王麒瑋 台北報導】 2025-05-01
佛光山大慈佛社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文山第一分會,4月29日於台北市明道國小舉辦「生命教育十堂課」,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梁招娥,帶領三年級31位師生,從「從電玩看正當休閒」,分享網路與科技對生活的影響。

「講師講的內容很豐富,對學生來說應該是很有收穫。」明道國小輔導室主任魏景銓表示,因為手機在生活中很普遍,也是資訊教育之一, 從小開始教導學生作息、正確使用方式,養成正當休閒生活,避免在中、高年級的時候,過度依賴手機。

講座首先提及社交媒體和手機遊戲普及,並讓學生說出認識的社群,Facebook、Instagram、 小紅書、TikTok等,接著引用案例,成功善用網路的人,例如創立臉書的祖克伯、Yuma Soerianto,他6歲透過線上開放課程自學架網站和寫程式、Arkham Talsania在6歲就學會Python程式語言。

梁招娥表示,大陸一名高中生2011年賣腎換現金,只為買流行的iPhone4s手機,把身體都搞壞;微軟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,從2000年到2015年,人們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從12秒縮短至8秒,比金魚的9秒還短;英國足球明星貝克漢開車滑手機,被罰錢同時駕照被吊銷半年。

「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組成研究小組表示,青少年網癮患者的大腦白質纖維束受損、灰質明顯萎縮,受損程度類似毒癮患者,對成長期青少年腦部影響大,更會改變大腦邏輯理解、判斷、推理能力等。」梁招娥說明,過度使用可能導致,如視力受損、身體痠痛、行為偏差、沉迷虛擬世界、缺乏社交互動,甚至因缺錢玩遊戲而犯罪。

梁招娥鼓勵學生,走出房門(家),培養打球、跑步、游泳、武術、騎自行車等運動嗜好,多結交益友,假日多親近大自然郊遊、爬山、健行或從事義工服務,參加公益活動。防止網路成癮,找回健康人生,刪除遊戲,以看書、桌遊、下棋、完樂器、聽音樂等其他興趣取代。

「走出去才有未來、才有希望。」梁招娥說,訂立規則,照表操課,每次上線不超過1小時,每天不超過2小時,嚴守承諾,過度沉迷於網路,常造成生理、心理社交及專業上的問題,如憂鬱、焦慮、學業及專業上退步、睡眠困擾、健康退化、社交退縮等問題。
12345678910第1 / 416頁
追蹤我們